米小聪和陶缸片的故事
作者:知识 来源:时尚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12-12 18:32:04 评论数:
这里,聪和有一个孩子,陶缸对备受赞扬的故事司马光破缸救人,提出了挑战……
“六·一”前夕,聪和米小聪把一块旧陶片献给了市博物馆,陶缸引起了轰动。故事
一块普普通通的聪和破陶片当然算不了什么,说不定博物馆还不肯收呢!陶缸可是故事米小聪交来的这块陶片古色古香,斑纹精致,聪和釉面光亮,陶缸用手指一弹,故事竟能收回编钟一样清脆悦耳的聪和声音。博物馆馆长大惊,陶缸请来髯毛长108厘米、故事年纪108岁的文物专家“108博士”仔细判定,确认这块陶片不同凡响。它是北宋遗物,快满千岁了,而且就是人人皆知的司马光智救同伴用石头敲破的那只大陶缸的碎片,堪称“国宝”。
这一来米小聪大出风头,不但得了博物馆奖的一只彩陶斑马(zebra)储蓄罐,而且得到了学校奖的一只猪八戒吃西瓜漆面文具盒。同学们都羡慕极了,纷纷问他这陶片是从哪儿来的?米小聪总是笑一笑,什么也不说。之后,同桌的“瓶盖大王”一口气送给米小聪99只酒瓶盖,使米小聪大受感动,才静静地把经过通知他……
上篇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和风拂面,彩霞满天。
米小聪很早就起了床,穿好衣服,和往日一样,手拿语文课本到屋外朗读。米小聪的家在河边上,屋外不远,就是河滩,堆满了粗沙和卵石。米小聪洗澡着湿润的晨风,脸孔给朝霞映得红通通的,在沙滩上徐徐地往返走动,口里朗读着课文。这天,他读的是《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有一回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别念了!”米小聪突然之间听到有谁在身边叫喊,声音虽不嘹亮,却很严厉。
米小聪吓了一跳,沉着扭头四顾,周围却不见半个人影,只有几只雪白的水鸥,在远方河面上飞翔。
米小聪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定了定神,持续念书:“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叫你不要念就不要念!”严厉的声音大了起来,“什么司马光司牛光,他根本不是个好东西!”
这一下米小聪听清楚了,声音发自离他不到3米远的一个大卵石堆。米小聪心里“卜卜”乱跳。他怔了怔,撒腿就跑,跑了几步又停下来,心想这多丢人,还不如司马光呢!他又想喊爸爸、妈妈,可是又担忧爸爸、妈妈来了以后,找不到卵石堆里的怪物,不会说自己撒谎么?这可怎么办呢?
“怕什么?!老师讲过,世界上没有鬼!”米小聪鼓足勇气,决定自己探险。他把课本装进衣袋,挽了挽袖子,从沙滩上捡起一根两尺多长、手电筒那么粗的枯树枝枝,双手擎着,一步步走到卵石堆跟前,扬起树枝对着卵石堆使劲捶打起来,口里骂道:“打死你!吓人的怪物;打死你!吓人的怪物。”
“小聪,别打!”卵石堆里的声音变得温顺了,“我不是吓人的怪物。我是一块现代的陶片,是文物,懂不懂?”
文物?有什么不懂!太小看人了。米小聪不再捶打。
“你把我身上的卵石扒开,就能找到我。”卵石堆里的声音持续说。
米小聪走上卵石堆,用双手扒起卵石来。扒了5寸深,真的看到一块巴掌那么大的古旧陶片。
米小聪迟疑着,不知如何是好。就听陶片说:“谢谢你,小聪。我身上很脏,麻烦事你给我洗个澡。”
米小聪把陶片捡起来,捧在手里,走到河边,用水把陶片洗干净。陶片露出了漂亮的斑纹,土黄色的釉面滑溜溜的,摸在手上凉沁沁,很舒服。
“真悦目!”米小聪情不自禁地夸奖了陶片一句,问他,“你为什么那样恨司马光呢?”
“我本来是好好的陶缸,却被他砸成为碎片!”陶缸片愤愤地说,“我恨他990多年了!”
“可你不该恨他。”米小聪为司马光辩护,“他是美意,为救人才砸破水缸的呀!”
“小聪,你不知道那只大水缸有多么漂亮!谁看了都会珍惜的。”陶缸片申述自己的理由,“救人当然是美意,可是不砸破水缸,照样能把掉进水缸的小朋友救出来呀!”
“什么?!”米小聪感到十分新鲜,“不砸破水缸也能救人?不行吧?”
“我知道你不会轻易相信的。”陶缸片说,“不仅是你,你们的爸爸、妈妈,从小就读什么‘好孩子,司马光,捡起石块就敲缸’,把他捧到天空上去了。”
米小聪笑了,说:“你真的有道理,也可以说服我嘛!”
“好!”陶缸片高兴了,“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把你带到当年的花园里去,表演频频给你看。”
“别开玩笑了。”米小聪望着手上巴掌大的陶缸片,“你——”
“别小看我。”陶缸片说。“你念三遍‘陶缸片,陶缸片,叫你变,你就变’,看会怎么样?”
“你就会变成一只大陶缸?”米小聪不信。
“试试看。”陶缸片说。
米小聪念道:
“陶缸片,陶缸片,叫你变,你就变!”
连念了三遍,只见手上的陶缸片金光闪闪,晃得米小聪连眼也睁不开;紧接着“轰隆”一声响,震得米小聪双耳直“嗡嗡”。米小聪睁眼看时,手上的陶缸片不见了,面前站着一个穿红兜肚的胖乎乎的小男孩。
“你?!”米小聪又惊又喜。
“依然叫我陶缸片吧!”小男孩笑嘻嘻地说,“你用双臂抱紧我的腰,闭住双眼别动。”
米小聪用双臂箍住陶缸片的腰,闭紧双眼。陶缸片双手一拍,两人便呼地飞了起来。
下篇
米小聪和陶缸片在空中飞行了约吃一顿饭那么长的时间,陶缸片双手一拍,两人便下降入地上。
米小聪睁开双眼,发现站在一座鲜艳的小花园里。这座花园他像是在哪儿见过,仔细一想,原来就是语文课本《司马光》那一课插图上画的花园:宽宽的像绿绒毯一样的大草坪,高高的像巨伞一样的大树,用太湖石垒砌的假山,假山旁边栽着一丛翠竹,离竹丛和假山不远有一只比米小聪还高的大陶缸,缸上有非常漂亮的斑纹。米小聪爬上假山一看,陶缸里装满了水,水里有几条金鱼在摇头摆尾。
米小聪走下假山,再仔细打量,发现眼前的花园,也有一处与插图不同的地方:那棵矮小的白果树,枝叶如盖,把大陶缸笼罩在浓荫之下,一根粗大的古藤从白果树枝上垂挂下来,像一条喝完水的巨蟒,把头耷拉在陶缸旁边的草地上歇息。
米小聪问陶缸片:“这就是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花园吗?”
“你说像不像呢?”陶缸片笑着反问。
“像是像极了,”米小聪点摇头,又用手摇了摇白果树上垂下来的粗藤说,“但像是没有这根大藤。”
“不,这藤事先就有。”陶缸片绝不暗昧,“课本没有画出来,只说明插图作者偏心,为吹捧司马光而弄虚作假。”
米小聪不好再争,便转了活题:“怎么表演呢?司马光死了900多年,哪里去找他?”
“不用找他!”陶缸片说着又问,“你会游泳么?”
“会一点。”米小聪挺挺胸膛,“虽然是狗爬式,但这样的水缸可淹不死我。”
“太好啦!”陶缸片笑了,“我来演司马光,请你演那位爬假山掉进水缸去的小朋友。看我不用砸缸,就把你救出来!”
“行!”米小聪爽快地答应了,“开始吧!”米小聪正往假山上爬,陶缸片喊道“喂!等等。我俩打个赌吧!要是我对了,司马光错了,你跟我一同骂三句‘司马光大大暴徒’,好不好?”
“没问题。”米小聪点摇头,“要是司马光没有错呢?”
“那你可以向我提出一个要求。不管什么要求,我都一定满足你。”
“一言为定。”米小聪在假山上伸了伸小指头。
“我救你时,你可不许装死耍赖。”陶缸片在假山下也伸了伸小指头。
“那当然!”米小聪说着,爬到假峰顶上,装作失足滑下,“哎哟”一声掉进了水缸!“哗”激起的水柱溅得老高,落下时像倾盆大雨。
“救命啊!”米小聪迅速从水中浮出头来,装腔作势大呼小叫。
陶缸片早有预备,他飞步冲到白果树上垂下来的那根粗藤跟前,抓住藤条,往水缸口上一甩;人矮藤重,甩得不太准,藤条碰在缸沿上一蹦,又弹跳返来,晃来晃去。陶缸片赶忙扑已往,再次抓住粗藤,却不甩了,而是缓慢地爬上假山,从假山上把藤条伸到水缸里面。
“决!抓住藤条!”陶缸片大喊。
米小聪像不会游水的“旱鸭子”那样双手乱抓,抓了好几下没抓注。陶缸片沉住气,看准米小聪的双手,把藤条的“头”塞已往。米小聪不能再装糊涂,只好一把抓住,像爬竿似地双手交替往上爬,果然被粗藤吊出了缸外,然后慢慢地滑落入地面。
陶缸片高兴地迎上前去:“怎么样?小聪。司马光错了吧?”
米小聪抖抖水淋淋的衣服,喘口气说:“这,要是这藤条断了呢?”
“不会断的。”陶缸片扯了扯藤条,“这么粗壮,怎么会断呢?”
米小聪反驳他:“司马光救小朋友的那个时候,也许还没有这一半粗呢?”
陶缸片想了想,不服输地说:“即便不用藤条,也不用砸缸。”
“真的?”米小聪又钦佩又惊讶。
“敢不敢再试一次?”陶缸片挑战了。
“敢!”米小聪用双手做了个乌龟(tortoise)爬沙的举措,“不敢的人是这个!”
说试便试。米小聪兴冲冲又一次爬到假峰顶上,又一次装作失足滑下,“哎哟”一声掉进了水缸!他双手乱抓,口里大声嚷嚷:“救命!救命啊!”
陶缸片箭一般地冲了已往,不是冲向粗藤,而是冲向假山旁边的竹丛。只见他往上一蹦,蹦了三尺多高,双手抓住一棵墨水瓶盖那么粗的竹子,用全身的力量,使劲往下压,竹子终于弯下腰,垂下了头,竹梢正好搭在水缸口上。他成功了!
“快!”陶缸片大喊,“抓住竹子!”
米小聪耳闻陶缸片的呼唤招呼,眼见竹子横在缸沿,连忙伸手抓住竹子。
陶缸片大声问:“抓牢了没有?”
“抓……牢了。”米小聪气喘吁吁地回答。
陶缸片松手放开竹子,竹子中心失去重压,“唿哨”一声反弹起来,米小聪被竹子带到空中,竹梢摇晃不定,晃得他头昏眼花。
“别慌,抱紧!”陶缸片在竹下指导,“慢慢往下滑。”
米小聪才滑下两个竹节,“哎哟!”真的失手掉下来了。
幸亏陶缸片眼明手快,又搬倒一根较细的竹子托住,减缓了冲力,米小聪才未摔伤;可陶缸片却被竹子划破了鼻翼,渗出点点鲜血。
米小聪和陶缸片都沉默了。
依然陶缸片先表明态度:“看来,这种办法也不安全。”
“唔。你很聪明,很勇敢。”米小聪讲的全是心里话,“你想的两种办法,都能把掉进水缸的小朋友救出来。可是……”
“可是,依然司马光砸缸的办法最安全、最保险,对吧?”陶缸片说着,羞涩地笑了。
米小聪提出了一个要求——
陶缸片把米小聪送回家,米小聪把陶缸片转变还原,献给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