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电视的发展与兴衰 电视行业见证着
作者:休闲 来源:综合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12-12 15:53:08 评论数:
摘要:CRT在民间也称为显像管电视,电电视电视的发展内部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电场、兴衰行业荫罩、见证石墨电极和荧光粉涂层组成。电电视在工作中,发展首先由电子枪射出阴极射线电子,兴衰行业经由加速极电场,见证聚焦成极细的电电视电子束,以极高的发展速度轰击荧光粉所在的荧光屏,使荧光屏产生发光现象。兴衰行业
说到电视,见证岁数稍微大一点的电电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并不是现在非常流行的超薄液晶电视,而是发展住在大杂院里,晚饭后大家聚在一起看的兴衰行业那种十几吋的大屁股黑白电视。虽然后来出了更大屏的彩色电视、纯平电视,但是当年那种小小的黑白电视和大家聚在一起时的记忆,却是我们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怀。虽然笔者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在家中的老物件里还是见过的,此次笔者就和大家聊聊我们接触到的第一款电视。
CRT在民间也称为显像管电视,电视的内部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电场、荫罩、石墨电极和荧光粉涂层组成。在工作中,首先由电子枪射出阴极射线电子,经由加速极电场,聚焦成极细的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轰击荧光粉所在的荧光屏,使荧光屏产生发光现象。黑白电视内部只有一只电子枪,而彩色电视则需要有三只电子枪,分别对应红绿蓝这三种颜色。这三只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受电视内部显卡的控制,按不同的电压控制,分别去轰击各自的荧光粉单元。
荧光粉层按一定的方式紧密排列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粉点或荧光粉条,称为荧光粉单元(黑白电视中只分布单色荧光粉)。根据空间混色法,将三种基色的光按不同强度分布在相近、数量非常大、单位面积又非常小的像素点上,能够产生丰富的颜色,这种方式利用人眼在对像素点达到一定密度后分辨率不高的特点,产生与直接混色法相同的效果。
为了让图像形成足够清晰,就需要电子束精准的击中每一个像素点,所以就需要荫罩去校正电子束的方向。荫罩是一层厚度约0.15mm的金属板,上面均匀分布小孔或细槽,这些孔洞或细槽对应每一个像素点或像素条,保证对应的电子束在经过时只能击中相应的荧光粉单元,保证色彩的纯正和清晰。
同时,为了让图像动起来,形成连续的影像,就需要电子束不断的扫描荧光屏,这是有就需要偏转电场控制电子束的发射方向。偏转电场通过不同的电压,使显像管中的电子束以一定的顺序,周期性的轰击每一个像素,使每一个像素点按周期性发光。同时由于人类眼睛的特征,在超过每秒24帧时,图像在人眼中的成像就是连贯而不卡顿的动态影像。所以,当偏转电场使电子束以超过每秒24帧的速度扫描每一个电子束时,连续而清晰的影像就生成了。
相对于英国1936年开始电视广播、美国1941年开始黑白电视广播,中国的电视行业起步较晚。中国自解放以来,因为技术和生产能力不足,一直不能够国产电视,也没有电视广播,所有的电视产品大多都是从苏联带回来的。直到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国产电视,并首次开播电视节目,正式宣告中国也开启了电视时代。
而这时的国产电视屏幕也非常小,大多是9吋屏幕,14吋屏幕都算大的(联想一下,ipad的屏幕是9.7吋),并且这时候的国产电视也只是黑白的。1958年的下半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也就是现在央视的前身),每周播出四次节目,每次2-3个小时,一大院子人围坐在一起看那个小小的屏幕可能就是当年最幸福的事儿了,毕竟那时候电视真的算奢侈品。
1970年,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但是这时候的彩电其实并不能算真正的国产,其中许多重要的零部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同时生产规模、产量、性能和质量难以与早已大面积普及彩色电视的国外相比。直到1978年,中国才成功的引进了第一条完整的彩电生产线。
在这之后,自1982年大量国企开始引进彩电生产线,同时大量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彩色CRT电视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甚至在1985年,中国CRT彩电的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这一阶段,大量品牌如井喷般出现,其中不乏年龄稍大一点的用户熟知的品牌,如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这一阶段,国产彩电正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
笔者小时候家中也有一台牡丹电视
1986年后,在众多国产和外资电视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我国的消费者慢慢意识到国产电视的质量、技术和功能相较于日系品牌的产品还有较大的差距。于是,日系企业在短短数年间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并在众多用户印象中奠定了日系品牌在电视产品中是高端产品的印象。
在日系电视品牌快速占据中国电视市场的过程中,我国本土的电视企业也进行过反击,并以此推动了电视机的普及率,并划分电视品牌档次、形成完整市场格局。其中,1989年,长虹彩电发起第一次价格战,成功的在电视市场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在之后的几年间,国产电视企业和外资电视品牌不断竞争,电视的价格不断下降,电视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之后随着屏幕更大的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的出现,在屏幕大小、颜色显示、分辨率等方面大量超越传统CRT电视,此时的CRT电视在电视市场中的占有率已经开始快速下降,高端产品中很难再找到CRT电视的影子。之后出现的液晶电视则无疑给了CRT电视最沉重的一次打击,更大的屏幕、更小的厚度、更高的分辨率,让CRT电视不得不长叹一声英雄迟暮。2012年,随着中国最后一家生产CRT显示器的彩虹电子宣布彻底退出彩管业,CRT的时代至此可以说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CRT电视可以算的上我们接触到的第一种电视,也算世界上销售时间最长的电视种类。自1925年约翰·贝尔德发明第一台电视,到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再到2012年我国CRT电视正式停产,这期间经历了电视产品行业的崛起、发展、竞争和更替。CRT电视虽然现在已经几乎完全被市场所淘汰,可能只在一些大型设备上还有CRT显示屏,但是它见证了电视的发展,也代表着我们很多人的回忆和生活。
说到电视,见证岁数稍微大一点的电电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并不是现在非常流行的超薄液晶电视,而是发展住在大杂院里,晚饭后大家聚在一起看的兴衰行业那种十几吋的大屁股黑白电视。虽然后来出了更大屏的彩色电视、纯平电视,但是当年那种小小的黑白电视和大家聚在一起时的记忆,却是我们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怀。虽然笔者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在家中的老物件里还是见过的,此次笔者就和大家聊聊我们接触到的第一款电视。
CRT在民间也称为显像管电视,电视的内部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电场、荫罩、石墨电极和荧光粉涂层组成。在工作中,首先由电子枪射出阴极射线电子,经由加速极电场,聚焦成极细的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轰击荧光粉所在的荧光屏,使荧光屏产生发光现象。黑白电视内部只有一只电子枪,而彩色电视则需要有三只电子枪,分别对应红绿蓝这三种颜色。这三只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受电视内部显卡的控制,按不同的电压控制,分别去轰击各自的荧光粉单元。
荧光粉层按一定的方式紧密排列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粉点或荧光粉条,称为荧光粉单元(黑白电视中只分布单色荧光粉)。根据空间混色法,将三种基色的光按不同强度分布在相近、数量非常大、单位面积又非常小的像素点上,能够产生丰富的颜色,这种方式利用人眼在对像素点达到一定密度后分辨率不高的特点,产生与直接混色法相同的效果。
为了让图像形成足够清晰,就需要电子束精准的击中每一个像素点,所以就需要荫罩去校正电子束的方向。荫罩是一层厚度约0.15mm的金属板,上面均匀分布小孔或细槽,这些孔洞或细槽对应每一个像素点或像素条,保证对应的电子束在经过时只能击中相应的荧光粉单元,保证色彩的纯正和清晰。
同时,为了让图像动起来,形成连续的影像,就需要电子束不断的扫描荧光屏,这是有就需要偏转电场控制电子束的发射方向。偏转电场通过不同的电压,使显像管中的电子束以一定的顺序,周期性的轰击每一个像素,使每一个像素点按周期性发光。同时由于人类眼睛的特征,在超过每秒24帧时,图像在人眼中的成像就是连贯而不卡顿的动态影像。所以,当偏转电场使电子束以超过每秒24帧的速度扫描每一个电子束时,连续而清晰的影像就生成了。
相对于英国1936年开始电视广播、美国1941年开始黑白电视广播,中国的电视行业起步较晚。中国自解放以来,因为技术和生产能力不足,一直不能够国产电视,也没有电视广播,所有的电视产品大多都是从苏联带回来的。直到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国产电视,并首次开播电视节目,正式宣告中国也开启了电视时代。
而这时的国产电视屏幕也非常小,大多是9吋屏幕,14吋屏幕都算大的(联想一下,ipad的屏幕是9.7吋),并且这时候的国产电视也只是黑白的。1958年的下半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也就是现在央视的前身),每周播出四次节目,每次2-3个小时,一大院子人围坐在一起看那个小小的屏幕可能就是当年最幸福的事儿了,毕竟那时候电视真的算奢侈品。
1970年,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但是这时候的彩电其实并不能算真正的国产,其中许多重要的零部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同时生产规模、产量、性能和质量难以与早已大面积普及彩色电视的国外相比。直到1978年,中国才成功的引进了第一条完整的彩电生产线。
在这之后,自1982年大量国企开始引进彩电生产线,同时大量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彩色CRT电视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甚至在1985年,中国CRT彩电的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这一阶段,大量品牌如井喷般出现,其中不乏年龄稍大一点的用户熟知的品牌,如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这一阶段,国产彩电正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
笔者小时候家中也有一台牡丹电视
1986年后,在众多国产和外资电视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我国的消费者慢慢意识到国产电视的质量、技术和功能相较于日系品牌的产品还有较大的差距。于是,日系企业在短短数年间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并在众多用户印象中奠定了日系品牌在电视产品中是高端产品的印象。
在日系电视品牌快速占据中国电视市场的过程中,我国本土的电视企业也进行过反击,并以此推动了电视机的普及率,并划分电视品牌档次、形成完整市场格局。其中,1989年,长虹彩电发起第一次价格战,成功的在电视市场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在之后的几年间,国产电视企业和外资电视品牌不断竞争,电视的价格不断下降,电视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之后随着屏幕更大的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的出现,在屏幕大小、颜色显示、分辨率等方面大量超越传统CRT电视,此时的CRT电视在电视市场中的占有率已经开始快速下降,高端产品中很难再找到CRT电视的影子。之后出现的液晶电视则无疑给了CRT电视最沉重的一次打击,更大的屏幕、更小的厚度、更高的分辨率,让CRT电视不得不长叹一声英雄迟暮。2012年,随着中国最后一家生产CRT显示器的彩虹电子宣布彻底退出彩管业,CRT的时代至此可以说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CRT电视可以算的上我们接触到的第一种电视,也算世界上销售时间最长的电视种类。自1925年约翰·贝尔德发明第一台电视,到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再到2012年我国CRT电视正式停产,这期间经历了电视产品行业的崛起、发展、竞争和更替。CRT电视虽然现在已经几乎完全被市场所淘汰,可能只在一些大型设备上还有CRT显示屏,但是它见证了电视的发展,也代表着我们很多人的回忆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