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重压之下 中国电视面板阵营亦进亦退
作者:休闲 来源:综合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12-12 14:44:46 评论数:
导读:国际主流面板厂商在削减液晶产能大力投资OLED之时,重压之下中国阵营国内厂商却在“两条腿走路”,电视而且从目前来看液晶这条腿比较粗OLED这条腿比较细,面板这说明实际上国内厂商对主流显示技术的亦进亦退判断上还存在摇摆,“两条腿走路”的重压之下中国阵营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上月底,电视中国显示产业发生了两件大事。面板11月29日,亦进亦退京东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完成封顶。重压之下中国阵营紧接着,电视11月30日,面板TCL集团旗下华星光电第 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生产线(G11项目)正式开工。亦进亦退我国两条10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取得的重压之下中国阵营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全球显示产业的电视高度关注。
不过,面板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12月1日京东方对外发布公告称,拟通过自有资金投资58亿元,对刚刚宣布封顶的合肥京东方10.5代线追加部分工艺设备,在设计产能每月9万片的玻璃基板投入的基础上再扩充产能每月3万片,扩产后合肥京东方这条10.5代的总产能将达到12万片。同日,京东方还发布公告称,将投资465亿元人民币,在四川绵阳建设一条第6代AMOLED生产线。
12月2日,TCL集团发布消息称,在华星光电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生产线正式开工之际,海信集团与TCL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电视液晶显示面板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还将共同推进手机显示面板的合作。
一连串的消息不禁引人深思:虽然现在电视面板供不应求、价格飞涨,但是我国在建和已建的8.5代TFT-LCD生产线已达10条以上,供求关系一旦发生变化将来产能如何消化?当前全球显示产业的关注点已经聚焦在OLED领域,为何上游显示面板厂商还要扩建液晶生产线?
“与国际主流电视面板厂商相比,中国企业的策略更像是‘两条腿走路’。”家电产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告诉中国家电网记者,以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为代表的中国显示面板厂商,在不断在投资OLED面板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展液晶面板生产线,这种策略既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多方面利好促使中国厂商拓展液晶生产线
从近几年的推总数据来看,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不容乐观。市场调查机构 IHS 数据显示,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预计今年将达到2.616亿片,同比去年下降5%。而且,在OLED面板投资热潮兴起的大趋势下,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制造商保守地将2017年的出货量目标设定在2.584亿片,年减1.2%。
虽然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出现下降趋势,但是扩建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利好因素同时存在。家电产业资深分析师梁振鹏认为,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液晶面板供不应求价格上扬,电视整机厂商面临着不小的货源和成本压力。而且,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上马的高世代生产线主要产品是大尺寸、高分辨率的液晶面板,这实际上顺应了电视市场的潮流。
相关报告显示,在过去十年,电视市场的平均屏幕尺寸在以每年1英寸的速度增加。据群智咨询测算,2016年全球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将同比增长1.8英寸,达到42.4英寸。
奥维云网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彩电市场的明星尺寸为 55 吋、43 吋和 49 吋,其中 55 吋市场份额为 15.5%,较2014年增长 6.8 个百分点。55吋以上电视的市场份额为21.5%,较2014年增长 8.2 个百分点。奥维云网预计 2016 年 65 吋电视零售量将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将达 4.4%,较 15 年增长 2.4 个百分点;49 吋电视和 55 吋电视零售流量维持增长态势,市场份额将分别达 8.8%和 18.4%,较 15 年增长 2.0 个百分点和 2.9 个百分点。2016 年大尺寸化趋势更加明显,65吋以电视的市场份额将达 5.9%,较 15 年增长 3.4 个百分点。
除了迎合了终端市场大尺寸电视的发展趋势,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能够让中国面板厂商掌握更大的主动权。目前,中国企业主流面板生产线是8代和8.5代,在65英寸等超大尺寸液晶面板上,国内电视整机厂商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京东方合肥10.5代TFT-LCD生产线和华星光电11代TFT-LCD生产线,着眼于生产65英寸以上的高画质大尺寸液晶面板,客观上提升了中国显示产业的话语权及竞争能力。
“两条腿”走路面临着不确定风险和陷阱
实际上,除了大尺寸潮流、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产业战略等因素,OLED面板的良率、成本等问题也客观上促成了中国面板厂商上马高世代液晶生产线。
据了解,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韩厂LG Display在大尺寸OLED面板领域形成了相对的成本、产能优势。日前据LG Display OLED事业部社长吕相德介绍,OLED面板的生产良率已稳定保持在80%以上,并确保了每月10万片以上的产能。
与韩厂相比,中国面板厂商在OLED领域的动作还处于试水阶段。梁振鹏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厂商生产的OLED显示屏数量还算不上量产规模,而且良率相对较低、成本较高。不过从全球市场趋势来看,OLED面板和电视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其市场规模增速将远远高于液晶领域。
据了解,目前全球OLED面板领域的投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液晶,韩厂方面近年来在大力拓展OLED产能的同时也在逐步削减液晶面板规模。据IHS预测,明年的韩国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将缩水1500万片,从2015年的1亿600万片下降到9100万片。这意味着,韩国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在两年内减少了14%。
在刘步尘看来,国际主流面板厂商在削减液晶产能大力投资OLED之时,国内厂商却在“两条腿走路”,而且从目前来看液晶这条腿比较粗OLED这条腿比较细,这说明实际上国内厂商对主流显示技术的判断上还存在摇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显示面板市场一般在3-5年的时间存在一个周期的轮回,市场需求和面板价格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虽然现在液晶面板供不应求、价格飞涨,但是新建高世代生产线真正投产还需要时间,从严格意义上讲,现在的价格上扬并不能构成扩展液晶生产线的利好因素。
刘步尘表示,目前液晶面板价格上涨是市场的表象,供不应求背后是全球显示产业从液晶到OLED的更新和转移,目前液晶市场的价格因素极有可能成为影响判断未来显示潮流的陷阱。基于全球显示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主流厂商的策略,中国电视面板厂商应该做的是适当布局液晶领域,同时需要注意OLED生产线的结构平衡。
上月底,电视中国显示产业发生了两件大事。面板11月29日,亦进亦退京东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完成封顶。重压之下中国阵营紧接着,电视11月30日,面板TCL集团旗下华星光电第 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生产线(G11项目)正式开工。亦进亦退我国两条10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取得的重压之下中国阵营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全球显示产业的电视高度关注。
不过,面板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12月1日京东方对外发布公告称,拟通过自有资金投资58亿元,对刚刚宣布封顶的合肥京东方10.5代线追加部分工艺设备,在设计产能每月9万片的玻璃基板投入的基础上再扩充产能每月3万片,扩产后合肥京东方这条10.5代的总产能将达到12万片。同日,京东方还发布公告称,将投资465亿元人民币,在四川绵阳建设一条第6代AMOLED生产线。
12月2日,TCL集团发布消息称,在华星光电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生产线正式开工之际,海信集团与TCL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电视液晶显示面板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还将共同推进手机显示面板的合作。
一连串的消息不禁引人深思:虽然现在电视面板供不应求、价格飞涨,但是我国在建和已建的8.5代TFT-LCD生产线已达10条以上,供求关系一旦发生变化将来产能如何消化?当前全球显示产业的关注点已经聚焦在OLED领域,为何上游显示面板厂商还要扩建液晶生产线?
“与国际主流电视面板厂商相比,中国企业的策略更像是‘两条腿走路’。”家电产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告诉中国家电网记者,以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为代表的中国显示面板厂商,在不断在投资OLED面板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展液晶面板生产线,这种策略既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多方面利好促使中国厂商拓展液晶生产线
从近几年的推总数据来看,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不容乐观。市场调查机构 IHS 数据显示,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预计今年将达到2.616亿片,同比去年下降5%。而且,在OLED面板投资热潮兴起的大趋势下,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制造商保守地将2017年的出货量目标设定在2.584亿片,年减1.2%。
虽然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出现下降趋势,但是扩建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利好因素同时存在。家电产业资深分析师梁振鹏认为,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液晶面板供不应求价格上扬,电视整机厂商面临着不小的货源和成本压力。而且,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上马的高世代生产线主要产品是大尺寸、高分辨率的液晶面板,这实际上顺应了电视市场的潮流。
相关报告显示,在过去十年,电视市场的平均屏幕尺寸在以每年1英寸的速度增加。据群智咨询测算,2016年全球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将同比增长1.8英寸,达到42.4英寸。
奥维云网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彩电市场的明星尺寸为 55 吋、43 吋和 49 吋,其中 55 吋市场份额为 15.5%,较2014年增长 6.8 个百分点。55吋以上电视的市场份额为21.5%,较2014年增长 8.2 个百分点。奥维云网预计 2016 年 65 吋电视零售量将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将达 4.4%,较 15 年增长 2.4 个百分点;49 吋电视和 55 吋电视零售流量维持增长态势,市场份额将分别达 8.8%和 18.4%,较 15 年增长 2.0 个百分点和 2.9 个百分点。2016 年大尺寸化趋势更加明显,65吋以电视的市场份额将达 5.9%,较 15 年增长 3.4 个百分点。
除了迎合了终端市场大尺寸电视的发展趋势,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能够让中国面板厂商掌握更大的主动权。目前,中国企业主流面板生产线是8代和8.5代,在65英寸等超大尺寸液晶面板上,国内电视整机厂商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京东方合肥10.5代TFT-LCD生产线和华星光电11代TFT-LCD生产线,着眼于生产65英寸以上的高画质大尺寸液晶面板,客观上提升了中国显示产业的话语权及竞争能力。
“两条腿”走路面临着不确定风险和陷阱
实际上,除了大尺寸潮流、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产业战略等因素,OLED面板的良率、成本等问题也客观上促成了中国面板厂商上马高世代液晶生产线。
据了解,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韩厂LG Display在大尺寸OLED面板领域形成了相对的成本、产能优势。日前据LG Display OLED事业部社长吕相德介绍,OLED面板的生产良率已稳定保持在80%以上,并确保了每月10万片以上的产能。
与韩厂相比,中国面板厂商在OLED领域的动作还处于试水阶段。梁振鹏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厂商生产的OLED显示屏数量还算不上量产规模,而且良率相对较低、成本较高。不过从全球市场趋势来看,OLED面板和电视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其市场规模增速将远远高于液晶领域。
据了解,目前全球OLED面板领域的投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液晶,韩厂方面近年来在大力拓展OLED产能的同时也在逐步削减液晶面板规模。据IHS预测,明年的韩国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将缩水1500万片,从2015年的1亿600万片下降到9100万片。这意味着,韩国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在两年内减少了14%。
在刘步尘看来,国际主流面板厂商在削减液晶产能大力投资OLED之时,国内厂商却在“两条腿走路”,而且从目前来看液晶这条腿比较粗OLED这条腿比较细,这说明实际上国内厂商对主流显示技术的判断上还存在摇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显示面板市场一般在3-5年的时间存在一个周期的轮回,市场需求和面板价格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虽然现在液晶面板供不应求、价格飞涨,但是新建高世代生产线真正投产还需要时间,从严格意义上讲,现在的价格上扬并不能构成扩展液晶生产线的利好因素。
刘步尘表示,目前液晶面板价格上涨是市场的表象,供不应求背后是全球显示产业从液晶到OLED的更新和转移,目前液晶市场的价格因素极有可能成为影响判断未来显示潮流的陷阱。基于全球显示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主流厂商的策略,中国电视面板厂商应该做的是适当布局液晶领域,同时需要注意OLED生产线的结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