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怎么就火了?割舍流量明星,回归剧作本身

作者:百科 来源:热点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4-12-12 18:32:49 评论数:
  导读:资本或许可以左右一些决定,都挺但是好火回归新剧《都挺好》的高评分仍然可以说明,割舍流量明星,割舍回归剧作本身,流量仍然是明星正确的选择。



  电视剧《都挺好》火了,剧作这部“原生家庭残酷物语”已经拿到了8.5的本身豆瓣评分;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诸如“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的讨论铺天盖地。到这,都挺《都挺好》已经成功了一半。好火回归

  目前来看,割舍《都挺好》是流量继《欢乐颂》《大江大河》之后,正午阳光第三次对阿耐的明星小说成功影视化的作品。同时,剧作这又是本身一部不靠流量明星撑场的电视剧。

  从山影说起

  早从2014年开始,都挺多部剧的热播就让“正午阳光”这个名字走到台前,从《北平无战事》到《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正午阳光甚至被誉为业界标杆。 2018年的《知否》《大江大河》更是被“五大一线卫视”和“优爱腾”三家视频网站追捧,如今的正午阳光得名“内地TVB”。这些都离不开正午阳光的核心人物,侯鸿亮。

  娱乐大咖内参曾在2016年的报道中指出:正午阳光常常被大家称为“山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团队的核心人物侯鸿亮曾经是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

  山影和正午阳光的关系复杂微妙。2011年8月,正午阳光(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起初只是一家后期制作公司,据说是为方便孔笙、李雪、孙墨龙三位导演进行影片后期制作专门成立的。后来,随着侯鸿亮的加入,正午阳光才正式转型为独立制片公司。而这家小公司的“前身”是“孔笙工作室”,可以算是山影的一个拍摄团队。

  2014年,侯鸿亮在山影即将上市的前一天辞掉了总经理一职,加入正午阳光。对于此事,侯鸿亮曾表示:“上市涉及到太多资本运作的事,让我疲于应对,甚至对我擅长的创作产生直接影响。想到此后这些会成为我生活的常态,我就觉得该走了。”

  自立门户的好处不言而喻,正午阳光可以打破体制的束缚,可以在题材、制作等方面自由发挥,不仅如此,侯鸿亮还在山影积累了大量行业资源。

  从创办起,正午阳光便奠定了制片人中心制的基调。有人在知乎上提到,正午阳光离不开“标准化+团队合作”:

  导演、制片人、编剧三位一体构成了影视工业的团队。

  根据靳东、胡歌、王凯等演员描述,在团队合作方面,如果拍摄过程中有AB两组团队,当A组拍完一个场景,B组还没完事儿的时候,A组会过去帮忙,反之亦然。

  成本管控:正午阳光在演员选择上并没有挑选那些流量鲜肉,都是选择专业演员,以控制成本。

  最后这一点,也是被业界广泛讨论的。

  与流量明星说再见

  正午的影视剧中有很多不太知名的熟脸,从《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到《琅琊榜》《欢乐颂》。正如网友许腾腾所说:“这些配角虽然在多部山影/正午出品的剧集里露面,但他们都是高级的‘剧抛脸’(意为每部剧的角色因为演员的塑造而看不出是一个人),所以并不觉得重复,有时都看不出是一个人演的。”

  在影视剧只认流量明星的时代,行业对于争抢资源可以做到奋不顾身。正午也试图与大咖绑定。2016年2月,侯鸿亮分别为艺人王凯、靳东、刘涛成立了三家影视投资公司:锦麟影视、得舍影视和浙江得空影视,每家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但一年后,正午决定放弃流量明星。

  2017年9月, 正午阳光发布了《正午阳光业务板块调整公告》,宣布取消艺人经纪业务的公告。至于原因,公告解释道:“面对市场日益严苛的要求和观众越来越高的期待,正午阳光需要把更多、甚至全部精力投入到内容创作中,加之艺人需要更加专业的个人规划与长远的战略布局。”



  而这份艺人名单中不乏流量大咖,据羊城晚报报道,靳东、王凯、刘奕君、刘敏涛、乔欣等等都包含在内。对此决定,王凯当时表示:“明白也理解您让我们出去闯荡的心,而家永远是家!”

  在各大影视公司拉拢流量明星的潮流下,正午阳光为何“自断一臂”,放弃“摇钱树”?羊城晚报指出:从很多迹象来看,艺人经纪业务已成为部分公司的 “鸡肋”——

  据报道,唐人影视艺人多为自家公司拍戏,所有艺人的经纪收入仅占公司全部营收的两成左右。曾经垄断行业半壁艺人的华谊兄弟,从2009年艺人经纪相关服务在公司全年收入占比两成以上,到2013年占比滑落至0.8%,最后在2014年的华谊财报中直接不再显示此项业务收入。

  “制片人中心制”与“艺人中心制”存在矛盾冲突——影视制作需要节约成本,而艺人则需要提高片酬。按照制片公司的逻辑,正午阳光“砍掉”了后者。

  在制作《他来了,请闭眼》的时候,侯鸿亮就曾透露,正午的每部剧成本结构为制作和片酬7:3,如果自家的艺人出演,片酬则可以压缩的更少。即使是当红演员霍建华参演的《他来了,请闭眼》,这个比例也可以控制在6:4。

  对于砍掉艺人经纪业务,侯鸿亮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和演员是很微妙的关系,我是一个内容公司,从艺人经纪的职能讲,我是不合格的。我不可能像日常经纪公司把演员打理得那么舒服,我不能因为演员是我家的,我可以不讲原则,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我们家导演也不会同意的。”

  编剧宋方金曾表示:“正午阳光的“壮士断腕”意味着艺人并不是内容业务,而是内容业务的辅助工具。”

  不过,“副作用”也是有的,新京报指出:“该举动也令正午阳光在之后的作品中,很难轻易起用“老熟人”。演员可选择性扩大、档期冲突、片酬提高等,都为演员和正午之间的再合作设限。”

  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此举是正午阳光为寻求IPO上市的取舍。据“读娱”分析,对于正午阳光来说,经纪业务本来规模不大,但粉丝的介入导致公司商誉存在很大的风险敞口,这对于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等投资机构来说是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不过至今,正午阳光IPO一事并没有任何实质性传闻。关于上市,侯鸿亮曾在采访中提到,正午阳光希望可以走一条不同的道路,以内容为驱动,吸引资本,带动公司整体上升。

  多部热剧曾让正午阳光的估值飙升,甚至一度达到了90亿人民币。正午阳光也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2016年1月,正午阳光获得了华人文化基金的A轮投资,华人文化占股25%,成为第一大股东。不过,正午阳光在曾遭遇“滑铁卢”:2017年的《外科风云》和《欢乐颂2》《琅琊榜2》均以收视率惨淡,口碑两极化“收场”(《欢乐颂2》只有5.3分)。有观点认为,这是在资本裹挟下,正午加快速度却无法保证质量的结果。

  资本或许可以左右一些决定,但是新剧《都挺好》的高评分仍然可以说明,割舍流量明星,回归剧作本身,仍然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