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频现中国接盘 国货万万不能膨胀
作者:焦点 来源:时尚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12-12 20:53:05 评论数:
【摘要】近日,日本东芝、家电接盘夏普等老牌日本家电巨头频频传出被中国企业收购的频现膨胀消息,日本家电为何衰弱,中国中国家电厂商又真的国货崛起了吗?
去年国人远赴日本抢购的家电的事件还没有退烧,这两天日本白电两“巨头”一日之间皆易主的日本消息再次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各种中国家电“崛起”的家电接盘声音不绝于耳,但也免不了质疑:马桶盖、频现膨胀电饭煲抢购事件虽然不排除跟风的中国嫌疑,但在国人心中,国货产品质量的日本天平明显是偏向日本制造的。但为何日本家电制造业频现亏损,家电接盘而中国家电企业为何能轻易成为接盘侠,频现膨胀又如何有信心扭亏为盈呢?中国
日本工业制造以“工匠精神”著称,从零部件来说,国货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的优秀中小企业,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以螺丝钉为例,目前国内能生产的国标最小型号M3, M1螺丝钉需要进口,但事实上国内到处都有螺丝钉厂,日本全国仅一座螺丝钉厂,自然也做得精益求精。
而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80%以上,世界第一。这两点支撑了日本制造在国际市场中的稳固地位,不只在于表面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
日本家电作为曾经盛极一时的辉煌产业,以东芝、夏普为代表的家电品牌,甚至是中国家电市场的启蒙导师,如今却屡亏不止江河日下,此前有报道分析日本家电没落原因来自于是韩、中家电持续崛起和日本企业的僵化与保守。日本家电对最新技术的追踪与应用明显落后于中国、韩国,甚至日本家电固有的工业设计优势也被中国企业大大弱化,造成如今人们对日本家电的印象是产品保守而价格高企,中韩品牌趁机挤压了日本家电的生存空间。
通俗说就是,中国家电企业的模仿能力和整合能力较日本企业更胜一筹,日本由此在家电市场丧失了很多机会。但同时也要看到,他们把重心迁移到市场更为广阔的B2B领域,去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攫取更高利润。退出尽管显得落寞,却依然可以主导市场。
反观国内的家电企业,在上游零部件如面板、半导体、压缩机等方面还未能断奶不说,在制造转型、品牌建设、渠道整合等方面都承受着莫大的压力。美的2015年营收遭遇了201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却不动声色拿出31亿元收购东芝白电80%股权,同一天,鸿海更是以225亿元增持夏普股份,增资后鸿海将持有夏普66%股权,两笔并购资金后面都包含了一定的债务承担。
几十亿动辄几百亿的资金,对这两家接盘企业而言都不是小手笔,尤其对鸿海而言,短期内挑战大于机遇。人事调整、企业文化的磨合、资源整合、或有债务及供应商违约金等问题,都是未知数。郭台铭曾放出豪言,声称要在3年内让夏普扭亏为盈,直接遭美媒打脸,称其“自不量力”。
而美的这边,31亿拿下东芝白电40年的品牌全球授权使用及5000项专利转让,看似超值。但二者是不是能够实现技术、制造、采购、渠道等方面的共享,达到1+1>2的效果也仍未可知。毕竟并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而在家电领域,早前TCL并购汤姆逊和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就是前车之鉴。美的接盘后,能不能继续发挥东芝的品牌价值并且把自主品牌打响非常关键。
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Made in China”依然没有摆脱廉价标签,中国很多自主品牌都被冠以有“牌”无“品”之嫌,在并购消息出来后,甚至还出现了担心美的并购后东芝的产品质量下降的声音,更有网友表示“比质量美的显然不如东芝,却有钱收购东芝,感觉有点心凉,以后恐怕没有好的产品可以用”。这种声音比起日本抢购现象更让业者心寒,但却在一定程度表现了国人对国货的印象。
一直致力于打造新国货的小米,最新发布的IH电饭煲还未发售就遭到多番质疑,此前小米5发布后也是槽点众多。被各种质疑声环绕的小米,虽然产品越做越多,也越来越好,但“打动人心”之路却越走越偏。雷军都承认,以前他觉得是有些人迷信国外的产品,后来研究后发现,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品差距在于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不难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已经越来越高,我们的产品都要和世界上做的最好的产品去比,电饭煲和日本比,手表要和瑞士比,汽车要和德国比…信息时代,消费者已经练就了“不将就”的性格。现如今家电消费潮流千变万化,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在并购机会面前自然是唯快不破,但接盘之后能不能开疆扩土,扭亏为营还是得用产品说话,坚守匠心才是制造之本。
刚落幕的“两会”上,不少家电企业代表委员都指出,工匠精神是打造中国制造形象的必须,也是产业整体升级,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石。周厚健说:“昭示企业未来利润的唯一因素是质量,而市场唯一能让消费者信服的也是质量。”日本家电虽败犹存,在国际家电市场依然拥有话语权,对于中国家电制造依然具备很强的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笔者也期待早日看到国货自强之日,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工匠精神决不能流于口号,静待中国家电将工匠精神付诸于行动,积跬步、决胜千里。
去年国人远赴日本抢购的家电的事件还没有退烧,这两天日本白电两“巨头”一日之间皆易主的日本消息再次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各种中国家电“崛起”的家电接盘声音不绝于耳,但也免不了质疑:马桶盖、频现膨胀电饭煲抢购事件虽然不排除跟风的中国嫌疑,但在国人心中,国货产品质量的日本天平明显是偏向日本制造的。但为何日本家电制造业频现亏损,家电接盘而中国家电企业为何能轻易成为接盘侠,频现膨胀又如何有信心扭亏为盈呢?中国
日本工业制造以“工匠精神”著称,从零部件来说,国货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的优秀中小企业,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以螺丝钉为例,目前国内能生产的国标最小型号M3, M1螺丝钉需要进口,但事实上国内到处都有螺丝钉厂,日本全国仅一座螺丝钉厂,自然也做得精益求精。
而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80%以上,世界第一。这两点支撑了日本制造在国际市场中的稳固地位,不只在于表面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
日本家电作为曾经盛极一时的辉煌产业,以东芝、夏普为代表的家电品牌,甚至是中国家电市场的启蒙导师,如今却屡亏不止江河日下,此前有报道分析日本家电没落原因来自于是韩、中家电持续崛起和日本企业的僵化与保守。日本家电对最新技术的追踪与应用明显落后于中国、韩国,甚至日本家电固有的工业设计优势也被中国企业大大弱化,造成如今人们对日本家电的印象是产品保守而价格高企,中韩品牌趁机挤压了日本家电的生存空间。
通俗说就是,中国家电企业的模仿能力和整合能力较日本企业更胜一筹,日本由此在家电市场丧失了很多机会。但同时也要看到,他们把重心迁移到市场更为广阔的B2B领域,去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攫取更高利润。退出尽管显得落寞,却依然可以主导市场。
反观国内的家电企业,在上游零部件如面板、半导体、压缩机等方面还未能断奶不说,在制造转型、品牌建设、渠道整合等方面都承受着莫大的压力。美的2015年营收遭遇了201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却不动声色拿出31亿元收购东芝白电80%股权,同一天,鸿海更是以225亿元增持夏普股份,增资后鸿海将持有夏普66%股权,两笔并购资金后面都包含了一定的债务承担。
几十亿动辄几百亿的资金,对这两家接盘企业而言都不是小手笔,尤其对鸿海而言,短期内挑战大于机遇。人事调整、企业文化的磨合、资源整合、或有债务及供应商违约金等问题,都是未知数。郭台铭曾放出豪言,声称要在3年内让夏普扭亏为盈,直接遭美媒打脸,称其“自不量力”。
而美的这边,31亿拿下东芝白电40年的品牌全球授权使用及5000项专利转让,看似超值。但二者是不是能够实现技术、制造、采购、渠道等方面的共享,达到1+1>2的效果也仍未可知。毕竟并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而在家电领域,早前TCL并购汤姆逊和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就是前车之鉴。美的接盘后,能不能继续发挥东芝的品牌价值并且把自主品牌打响非常关键。
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Made in China”依然没有摆脱廉价标签,中国很多自主品牌都被冠以有“牌”无“品”之嫌,在并购消息出来后,甚至还出现了担心美的并购后东芝的产品质量下降的声音,更有网友表示“比质量美的显然不如东芝,却有钱收购东芝,感觉有点心凉,以后恐怕没有好的产品可以用”。这种声音比起日本抢购现象更让业者心寒,但却在一定程度表现了国人对国货的印象。
一直致力于打造新国货的小米,最新发布的IH电饭煲还未发售就遭到多番质疑,此前小米5发布后也是槽点众多。被各种质疑声环绕的小米,虽然产品越做越多,也越来越好,但“打动人心”之路却越走越偏。雷军都承认,以前他觉得是有些人迷信国外的产品,后来研究后发现,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品差距在于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不难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已经越来越高,我们的产品都要和世界上做的最好的产品去比,电饭煲和日本比,手表要和瑞士比,汽车要和德国比…信息时代,消费者已经练就了“不将就”的性格。现如今家电消费潮流千变万化,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在并购机会面前自然是唯快不破,但接盘之后能不能开疆扩土,扭亏为营还是得用产品说话,坚守匠心才是制造之本。
刚落幕的“两会”上,不少家电企业代表委员都指出,工匠精神是打造中国制造形象的必须,也是产业整体升级,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石。周厚健说:“昭示企业未来利润的唯一因素是质量,而市场唯一能让消费者信服的也是质量。”日本家电虽败犹存,在国际家电市场依然拥有话语权,对于中国家电制造依然具备很强的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笔者也期待早日看到国货自强之日,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工匠精神决不能流于口号,静待中国家电将工匠精神付诸于行动,积跬步、决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