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区:“科里科气”与“文里文气”双向奔赴
作者:百科 来源:百科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12-12 14:47:14 评论数:
一座城市,科里科气其气质的蜀山o双养成,不是文里文气一蹴而就的,是向奔自然禀赋和后天形塑彼此赋能的厚积薄发。
近年来,科里科气人文底蕴深厚、蜀山o双科创动能澎湃的文里文气蜀山,不断推动科技与文化共生共荣,向奔并深深嵌入城市发展基因,科里科气沉淀出“科里科气”与“文里文气”双向奔赴的蜀山o双城市气质。
如今,文里文气人们生活在蜀山,向奔随处可见、科里科气随时可感科学与文化深度融合之美。蜀山o双“科里科气”已然成为新时代蜀山高质量发展的文里文气最强“底气”,“文里文气”则是这座活力之区蝶变升级的的靓丽“底色”。
通往科学岛的蜀山湖大桥水天一色
科创、科普“两翼”起飞 夯实蜀山“全域科创”底座
先看硬实力,蜀山区汇聚合肥70%的科教资源,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29所高等院校,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162个,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为标志的国家大科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78个,汇集10万多名科教人才和高校师生......而安徽博物院、安徽地质博物馆、合肥市科技馆、合肥大剧院、合肥市图书馆、赖少其艺术馆等省市级科普基地也在此汇聚。蜀山区也打造了各类主题科普基地,把科学知识延伸到群众身边“最后100米”。
“五一”假期,市民在安徽博物院排队看展览
再看新动能,作为全省科教大区的蜀山,正步履铿锵向全省科教强区进发,构建“全域科创” “双谷联动”发展格局。截至2023年底,蜀山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企业完成1104户,总量位居四城区首位。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获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督查激励”、蝉联科技创新指数全省第一等荣誉。
如何用足用好资源,让科创知识“平易近人”、深入人心?蜀山区给出的答案是:将本土科创文化资源最大化挖掘、保护与开发,转化为蜀山特色、群众喜爱的科普研学资源。
今年春节期间,蜀山科普游“热辣滚烫”,蜀山区推出的“科普地图”和科普游线路深受欢迎。“科普地图”集纳了全区64家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创驿站,“游玩线路”则将一个个“科学珍宝”串珠成链、积链成景,让游客便利游玩。
“研”途皆风景,“学”中见天地。你可以在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开启一场“人机”对话;或是走进小岭南非遗传习基地,亲手参与“非遗”制作;也可以徜徉在安徽博物院数字体验馆中,感受数字化展览的魅力……在蜀山区,旅游不只是“寄情于山水之间”,还是“泛舟于科学文化之海”。
“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驿站科学岛站
科普、科创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在蜀山区,一场全域科创与全域科普的“双向奔赴”正在发生。科普研学游在成为蜀山文旅市场新增长极的同时,也让蜀山的科创实力和氛围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和感知。“两翼”起飞,正不断夯实蜀山发展全域科创的“底座”。
城市更新 打造“双向奔赴”新地标
杨远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级能源动力专业的在读博士,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安徽昇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2022年,在学校双创学院的推介下,杨远帆带领团队入驻“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驿站科大站,开启了创业生涯,跨界探索运用多种科学影像技术,实现前沿科技成果及科学内容的可视化传播。
“驿站离学校仅一路之隔,实验室、办公室往返方便。蜀山区为我们减免了一年租金,还持续提供创业指导、资源链接、展示推介等各类服务,我们还享受到了‘科大硅谷’的创业政策。”杨远帆说道。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家居卖场,经过蜀山区的投入改造,已焕新成科大学子“出校门就创业的舞台”。科创驿站科大站的成功运营,只是蜀山区探索“科创+城市更新”发展路径的一个缩影。
2023年8月4日,“科大硅谷”蜀山园开园暨首批全球合伙人签约活动在硅谷大厦成功举行。从老工业厂房焕新为科创孵化平台,“科大硅谷”蜀山园硅谷大厦以其专业化、创新化、生态化的新形象与新空间,一跃成为蜀山区科创楼宇“新地标”。
有限的物理空间,怎样用好才能激发出新动能?蜀山区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将科创要素融入城市更新,激活存量资源,规划建设增量空间,以解决空间固化、土地紧缺、载体不足等难题。目前,“科大硅谷”蜀山园正通过购、租、改等方式,利用存量土地资源高标准建设“30栋30层科创载体”,全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多层级、多类型、多主体创业孵化链条,努力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城市界面的焕新,也是片区功能的激活,更是告别千城一面,强化城市特色和定位、重塑和提升城市气质的重要手段。
蜀山区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见证了合肥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蜀山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突出地方特色,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于是,在“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的魔法下,一个个蜀山工业遗存从沉睡中苏醒,“活”在当下。
合肥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岩为蜀山区拍摄的近千张照片,清晰记录了更新蝶变的生动故事。“我从小生活在合肥,曾在望江西路上的南七叉车厂工作过。这些年,我不仅亲历了摄影行业从胶片时代迈入数码时代,也见证着蜀山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岩感慨。去年12月22日,位于“科大硅谷”蜀山园中国科大片区核心区的南七天地购物中心正式亮相,距离科大硅谷仅一路之隔。曾经,他工作过的合肥老叉车厂,与锻压厂、轴承厂一起构建起合肥西南部的“工业走廊”;如今,这里已华丽变身为十多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和文创街区,成为合肥市去年开业体量最大的商业街区。未来,还计划利用“科技+”探索差异化发展,让科技走进市民生活,让科创新品变为商街爆品。
金隅·南七天地综合体--老厂房变身新地标
1月9日,新粮仓媒体发布会暨品牌签约仪式举行。始建于1993年的安徽省机械化粮库,将焕新成集餐饮、潮玩、运动、艺术众创、美学生活等诸多业态于一体的多元融合空间,成为又一个城市更新新标杆。据悉,新粮仓还是省内首次使用光伏发电技术的文化创意园区。
正在改造的新粮仓
科创载体、商业街区、文创园区……不知不觉间,蜀山多处工业遗存以令人惊艳的方式回归大众视野,在“科里科气”与“文里文气”的创意碰撞中,留住了“工业乡愁”,唤醒了城市专属记忆,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市民的休闲地、产业的集聚地。
人城共生 演绎“双向奔赴”新生活
一个城市的气质,取决于城市的空间主体。在同样用镜头艺术进行创作的杨远帆团队身上,我们看到了“科里科气”与“文里文气”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科学是很美的,但让大众看到科学之美并不简单,目前团队核心成员70%都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融了文理艺术多个学科,这样的知识背景有助于快速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再用艺术手段将之变为易理解的图片或影像。”杨远帆团队选择了一条科学和艺术极致融合的赛道,在全省科学可视化方面开疆拓土,解读隐藏在科学家大脑中的理性浪漫和深情。“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科学领域中最懂艺术的,和艺术领域里最懂科学的。”
科学可视化,正帮助科学走近寻常百姓身边,让更多人看见科学、了解科学。创业以来,杨远帆团队一共为80多位科学家呈现出他们的“科学故事”。
城市,需要科创动能,更需要有人文内涵的服务和场景,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新体验。
城市的“可阅读”滋养着市民的“爱阅读”,分布在蜀山区街头巷尾的阅读空间便是这样的“城市文化客厅”。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阅读空间照常开放,人头攒动,书香四溢。假日期间,合肥市图书馆接待读者13668人次,借阅图书15196册次。全区14家城市阅读空间接待读者2.8万人次,外借图书6975册次。越来越多的蜀山群众选择在阅读中“辞旧迎新”,“书香味”成为“新年味”。
小朋友们在城市阅读空间阅读绘本
不止于阅读,而是让每个文化爱好者,都能在此获得精神的滋养。秉承这样的理念,蜀山区在建设阅读空间时,不仅将其打造成为提供借阅书籍的场所,还让其成为一个小剧场、一个音乐厅、一个电影院……一个包容开放的多元文化空间,为读者展现更多的可能性。目前,全区每家阅读空间都根据读者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读书沙龙、非遗体验、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这些“小而美”的空间,正成为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
“充电忙”的不仅是假期,还有夜晚。由蜀山团区委打造的“蜀山青年夜校”在“科里科气”科大站一经推出,深受欢迎,场场爆满,一位难求。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文化、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包罗万象的课程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参与。“白天在科大站工作,晚上就在这里学习传统文化,这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参加过一次蜡染课程后,青年夜校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了杨远帆。
蜀山青年夜校首期公益课程在“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大站开讲
从关注“青年引入”,到培育“青年活力”,蜀山区还积极让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普志愿服务中“挑大梁”。在一次次科普之行中,蜀山青年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播撒科学的种子,让创新之火接续传递。
孕育着无限可能的蜀山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惜才爱才育才的蜀山区,点燃人才奋斗激情,带来更多的创新创造,让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产业耦合发展,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势能,写就了“城”与“人”的同频共振。(朱琛琛 葛庆钊 刘晓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