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为何存在“福利”变“负担” 形式要更加多样化

作者:探索 来源:探索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4-12-12 20:55:49 评论数:

原标题:教师培训为何存在“福利”变“负担” 形式要更加多样化

教师培训为何存在“福利”变“负担” 形式要更加多样化

-一些比较好的福利培训、名师讲坛“一票难求”。教师图为在厦门举行的培训两岸经典教材研讨会上,著名学者孙绍振受邀“传经送宝”。为何

教师培训为何存在“福利”变“负担” 形式要更加多样化

-好的存变培训能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和热情,督促他们提高教学能力。负担

-一些教师培训为何存在“福利”变“负担”的形式问题,本报与您一起关注

-业内人士建议多征集一线教师意见和需求,更加培训形式要更加多样化

教研、多样培训是福利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师促进业务提升的好事,但为何有的培训老师高兴不起来?

海峡网讯(厦门晚报记者郭文娟林珊 图/郭航)近日,有老师向本报说出了她心中的为何烦恼:很多学校都会请名师专家进校园,但学校往往有名额限制,存变采用“随机派送”的负担方式,自己想去的去不了,去的又不一定感兴趣。也有老师说,有些培训内容重复,针对性不强,已经从“福利”变成了“负担”。

究竟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种现状,让教研、培训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呢?

难点1

众口难调 想去的去不了,去的不一定感兴趣

“看了微信才知道有‘干货’。”在翔安某小学任教的黄老师,近日从一所兄弟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发现了一场五年级语文教材讲习研讨活动。可惜,活动早已结束。

今年是黄老师入职的第四年。她说,入职第一年,各级各类培训非常多,有些课确实讲得好,让人受益匪浅;但是,也有一些课太枯燥乏味。工作几年后,培训机会渐渐少了,很多培训通知下发到学校,要么是限定某些人群能参加,要么是名额“随机派送”。因此,往往是“想去的去不了,去的又不一定感兴趣”。

记者采访中,不少老师反映,很多培训是学校直接安排的,老师没有太多的选择权。还有一类是重复培训,让一些老师头疼不已。比如,有一些省级学科培训限定只有高级教师能参加,但是一个学科的高级教师也就一两人,有的老师连续多年参加同类型培训。这样的培训,对他们来说反而成了负担。

“一般来说,学科性培训针对性比较强,通识性培训往往会众口难调。”岛内某中学教科室主任说,有些好的讲座一票难求,上级主管部门限定了名额,学校想多报一些人上去,也会被“刷”下来。

难点2

很难走心 大多数培训技巧谈得多“心灵”却说得少

某小学一名语文老师说,她入职6年,参加的培训很多。不过让她遗憾的是,6年来只得到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

该老师说,厦门本地的培训、教研以转型课堂教学和提升学生应试技巧居多,讲的都是怎么传授知识。“其实,课堂上,学生是最大的变量,演讲者虽然关注学情,但真正俯下身子去思考学生到底爱不爱语文的并不多。”该老师说,也就是说这类培训技巧谈得多,“心灵”说得少。

“‘走心’的培训,演讲者特别感染人的其实不多。”该老师坦言。她说,6年来,唯一一次去上海的培训倒是让她受益匪浅。她说,参加那次培训的一线教师每人上15分钟微课,看别人怎么教,收获很大。除了探讨教学技巧外,也谈办学特色、教学理念、班级管理,比较全面。“感觉一下打开了思路,开眼看世界。”该老师说。

该老师说,外出培训的机会相对有限,而在厦门本地举行的比较好的培训、名师讲坛等也未必有机会参加。比如,去年1月在厦门一中举行的2018年全省首场教学开放活动,有很多“教育大咖”参加,她也很想去,但是学校没安排她去,让她觉得很可惜,“虽说是近水楼台,但也看不到月亮”。

难点3

形式单一 不是上课就是听讲座考察走访类的比较少

集美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说,他从教近20年,参加过无数次培训,特别是近三年来,专业领域、行政管理等各种培训更多了。

他认为,目前的一些培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培训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有些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在本专业领域全国领先,但有些水平比较低。他说,作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希望在有限的机会和时间里,接触更多精品。老师也和学生一样,参加培训时,希望上课的老师口才好、表达能力好、有幽默感等。二是,培训的一些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不管是外出培训,还是市内培训,都是在室内,不是上课就是听讲座,考察、走访类的比较少。他认为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多样化并加强实用性。

“真正的‘大家’不是培训出来的,真正的名师应该学会内化。”该老师说,不能只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的意义应该激发老师的教学兴趣和热情,督促老师去提高教学能力,“逼”着他们成长进步。

建议

培训信息集中统一发布

在线直播让更多人受益

不少教师培训信息没有提前公布,导致想去参加的老师错失机会。在翔安任教的黄老师说,有一次,她从朋友圈获知,有一场她很感兴趣的讲座在附近的学校举行,但已经赶不上了。“如果能有一个平台,统一发布这些讲座、培训信息,老师们不就可以自主选择?”她说。

一名不愿具名的教研员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能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当前教师培训的一些难点?”她说,比如,各级部门、学校的培训信息能否打通?市级、区级、校级的培训信息能否集中发布在一个平台上?能否开放部分名额供大家“抢课”?能否借助在线直播让更多老师受益?

至于培训形式和内容,还有老师建议,多征集一线教师的意见和需求,培训信息要及时公布,形式也要更加多样化。

链接

做好培训前的调研

因人而异分层实施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刊物上曾刊发一篇文章——《把培训“福利”发给最需要的人》。这篇文章指出,当下的教师培训存在一个现象:被培训者往往视培训为“义务”和“负担”。教师培训,有时似乎成了教育主管部门“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文章说,问题的根源在于众口难调。怎么办?除了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一双“发现者”的眼睛、带一个“饥饿者”的胃口参与培训外,主管部门也必须做好训前调研工作,因人而异,合理安排,分层实施,把培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相关新闻

实施“互联网+教师培训”

探索“人工智能+教师教育”

不久前举行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发布了今年十一项改革攻坚行动,其中就有一项“教师培训改革攻坚”的内容。

据了解,市教育局将针对目前我市教师培训工作的热点、难点、焦点,进行一些改革。比如,实施“互联网+教师培训”,探索“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工作,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创新培训培养机制,启动首批市名师工作室建设,开展教师发展示范校建设等。

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人表示,目前还处于调研阶段,预计今年七八月,我市将出台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