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全球首款AI人车交互是否名副其实?
作者:休闲 来源:热点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12-13 18:54:40 评论数:
导读:今年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一款叫raven H的小度系统智能音箱,算上其他搭载DuerOS的车载智能音箱产品,百度家族的全球智能音箱产品已经遍地开花。这一次,首款实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将家里的人车智能音箱和汽车无缝连接起来。
人工智能无疑是交互这两年最大的热点,随着AI技术与汽车领域的否名副结合,汽车也被认为是小度系统既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智能终端。很多车企、车载互联网公司纷纷说要做AI汽车,全球到底是首款实噱头成分居多,还是人车真正的实至名归呢?传统制造商和互联网公司谁的智能车载系统最“正宗”?
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全球首款AI人车交互是交互否名副其实?
作为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要结晶,前一天刚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的否名副 Apollo小度车载系统,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广州车展上,小度系统不由得让人好奇:百度的AI能否征服老司机们?
技术过硬自然底气足,背靠百度AI技术支持,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具备智能语音助手、人脸识别、疲劳监测、AR导航、HMI、车家互联、智能安全等多个核心能力,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时下最热的技术也被百度玩出了不同的花样。
1、音箱控车,车家互联。今年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一款叫raven H的智能音箱,算上其他搭载DuerOS的智能音箱产品,百度家族的智能音箱产品已经遍地开花。这一次,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将家里的智能音箱和汽车无缝连接起来。
准确的说,百度打通了家居和汽车场景。只要在家里对智能音箱发出语音指令,就能打开车里的空调、查看汽车油耗等等。几乎所有的车主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难题,车内夏天可煎蛋、冬天似冰窖,空调开上好一阵子才能缓过来。能在家提前打开空调让多少有车族心动,尤其对于现在已经零下的北方来说,Apollo小度车载系统这个音箱控车的功能可以说是十分暖了,当然还有更多的玩法值得发掘。
2、人脸识别,刷脸解锁。在007的电影里有很多“刷脸”的情节,到了2017年这些黑科技开始逐渐变成现实。苹果把人脸识别用在了iPhoneX上,引发果粉疯狂打call,竞争对手争相学(mo)习(fang),而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别出心裁地将人脸识别引入到了智能汽车上。
人脸识别在汽车上可以干什么呢?Apollo小度车载系统给出的答案是:刷脸上车,只要颜值在线,从此和车钥匙说拜拜;刷脸登录小度车载系,座椅立刻调整到适合你的角度;99.77%的人脸识别准确率,为汽车加上生物特征防盗功能。对于有过车钥匙落在了车里,车子又自动落锁问题的车主来说,刷脸解锁功能简直不要太人性化啊。
3、智能语音助手。传统的车载系统大多是触屏交互,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使用起来也非常不方便。如果把语音交互应用在汽车上呢?此前,苹果的Carpaly、谷歌的AndroidAuto等都尝试过,不过,基于DuerOS,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带来的是真语音交互。
Apollo小度车载系统背靠百度千亿级的搜索数据,可以满足150多个场景下的需求,在强噪音下仍具备超高识别率,而且支持多轮交互、打断式交互、情感化表达等。
比如说,你可以在开着敞篷跑车的强噪音情况下,通过语音播放、停止、切换音乐,直接问车子运行情况,还可以告诉小度车载系统你想看什么电影,推荐电影院、选座、买票都是“一句话”的事,而且,付完款直接给你导航到电影院。就好像《霹雳游侠》里那个会和主人说话、主动照顾主人、温和幽默的AI汽车“基特”一样。
4、疲劳监测。现在一些导航软件开始变得“人性化”起来,当一辆车连续驾驶3个小时以上时,就会通过语音提示的形式,提醒司机不要疲劳驾驶。但,这种看起来很贴心的方式其实并不科学,如果司机上车时就是疲劳状态呢?Apollo小度车载系统也给出了更靠谱的解决方案。
(图 百度世界大会上展示Apollo小度车载系统的疲劳驾驶监测功能)
Apollo小度车载系统通过人脸识别,会对驾驶员的精神状态进行分析,一旦监测到了疲劳驾驶行为,就会立刻播放音乐、震动安全带、主动对话等方式发出提醒,如果驾驶员实在是“困意难消”,小度就会自动导航到最近的休息区。联想到今年7月份李彦宏亲自演示的自动驾驶技术,未来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在驾驶员疲劳状态下直接接管车辆,开启自动驾驶模式,或者帮助车子行驶到安全位置停靠,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刚刚结束的百度世界大会上,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公布了和13家车企的合作,而且还与一汽、奇瑞、现代、猎豹等4家品牌的18款旗舰车型深度融合,其中和4家车企合作的8款车型今年内就会量产,老司机们可以把钱准备起来了。
传统汽车车载系统的“七宗罪”
反观汽车厂商,他们的精力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放在车载系统上,几乎所有车型在换代时都会在外观上进行优化,或者改变中控的设计语言,却很少在车载系统的下功夫。这也不难理解,我们在买车的时候首先考虑外观和性能,车企所做的正是事其所好,然后尽可能多的把汽车卖出去。
当然,近几年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造车,也让一些汽车厂商重新审视起车载系统,诸如福特、通用、奔驰、宝马等都在打造自家的智能车载系统,也有一些厂商选择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在广州车展上对比了一些所谓的智能车载系统,却发现了不容饶恕的“七宗罪”。
其一,一些车辆搭载了语音交互系统,却不能语音直接唤醒,需要手动按键开启;
其二,语音交互只支持部分规定的语句,比如播放音乐之类的,然而连切歌都无法实现;
其三,语音识别准确率低,在车内噪音明显的情况下,识别准确率惨不忍睹。这一点,根据J.D. Power 2016美国新车质量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车主反馈的问题中,娱乐系统和语音识别系统相关的故障占据率高达23%;
其四,系统反应速度慢,部分车载系统经常出现卡顿现象。在这个千元手机都性能过剩的年代,一些车厂仍不愿意升级中控电脑,或者不愿投入精力进一步优化;
其五,某些豪华车配备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可在疲劳驾驶监测上仍以驾驶时间长短、方向盘操作频率等为主,少数车企(丰田等)虽采取了红外传感器监测面部表情的方法,但造价昂贵,且识别准确率较低;
其六,几乎所有主流车型都没有配备人脸识别功能,但刚刚体验的Apollo小度车载系统不仅能够识别车主面部特征,还能通过关联百度海量的搜索数据、内容生态,在驾乘过程中进一步提供个性化的车内服务,差距不言而喻。
其七,汽车已经从交通工具向娱乐、生活等更丰富的场景演变,汽车厂商显然感知到了这一趋势的演变,大规模推出MPV车型、售卖娱乐内容等便是一个例证。但中高端车型上的车载系统上依旧过于保守,不愿主动拥抱新兴科技。
总的来说,即便打着“智能”的旗号,很多车企仍旧没有走出前装系统功能单一、性能较低的“怪圈”,缺少对用户痛点的研究,看似推出了很多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又往往沦为摆设,好比说语音控制音乐播放是一个创新,但缓慢的语音识别速度还不如按一下方向盘上的按键来的方便。
车载系统并非手机端互联网服务的“复制粘贴”
一些互联网公司选择追逐汽车这个新风口,直接或间接发力车载娱乐系统,过度强调互联网服务,场景却过于单一,更重要的是没能真正切中用户在汽车场景下的痛点,诸如用智能手表控制汽车、自动拍照等存在很大程度的噱头成分。
除了百度之外,腾讯和阿里也都积极布局智能车载系统。阿里在今年云栖大会前将YunOS更名为AliOS,此前和上汽合作的荣威RX5,让不少初次在汽车上体验语音交互功能的车主称赞。前段时间推出的“无感支付”的功能也确实能够解决停车场、加油等场景下付款不便的痛点。美中不足的是,其语音交互尚未实现全场景覆盖,部分功能还需要手动操作。
今年11月,腾讯发布了AlI in Car系统,也参加了广州车展,不过推出的却是一款概念车,还未有实际产品能够体验。从官方介绍来看,其主打优势是还是将腾讯强大的社交基因延续到车,能否提供下一代全场景的智能交互体验还无从判断,和广汽合作的量产车型也在18年才会推出。近两年,智能车载系统竞争加剧,腾讯车载系统落地的步子慢了不少。
不管是腾讯还是其他互联网企业,来势汹汹地杀入汽车市场,但推出的车载系统更多是为了将其主流产品服务在汽车场景落地,过度强调互联网服务,却忽略了汽车场景和智能手机场景的差别,简单地“复制粘贴”,无法解决用户开车的痛点。
相比之下,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全方位的AI能力和全场景的智能语音交互或许更值得提倡,结合用户痛点,解决实际开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真正发挥了AI技术在汽车场景下的应用价值。
还是那句话,在车展上发现一款在设计上符合审美的车型并不难,可找到真正懂你的车载系统无异于“万里挑一”。
人工智能无疑是交互这两年最大的热点,随着AI技术与汽车领域的否名副结合,汽车也被认为是小度系统既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智能终端。很多车企、车载互联网公司纷纷说要做AI汽车,全球到底是首款实噱头成分居多,还是人车真正的实至名归呢?传统制造商和互联网公司谁的智能车载系统最“正宗”?
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全球首款AI人车交互是交互否名副其实?
作为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要结晶,前一天刚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的否名副 Apollo小度车载系统,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广州车展上,小度系统不由得让人好奇:百度的AI能否征服老司机们?
技术过硬自然底气足,背靠百度AI技术支持,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具备智能语音助手、人脸识别、疲劳监测、AR导航、HMI、车家互联、智能安全等多个核心能力,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时下最热的技术也被百度玩出了不同的花样。
1、音箱控车,车家互联。今年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一款叫raven H的智能音箱,算上其他搭载DuerOS的智能音箱产品,百度家族的智能音箱产品已经遍地开花。这一次,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将家里的智能音箱和汽车无缝连接起来。
准确的说,百度打通了家居和汽车场景。只要在家里对智能音箱发出语音指令,就能打开车里的空调、查看汽车油耗等等。几乎所有的车主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难题,车内夏天可煎蛋、冬天似冰窖,空调开上好一阵子才能缓过来。能在家提前打开空调让多少有车族心动,尤其对于现在已经零下的北方来说,Apollo小度车载系统这个音箱控车的功能可以说是十分暖了,当然还有更多的玩法值得发掘。
2、人脸识别,刷脸解锁。在007的电影里有很多“刷脸”的情节,到了2017年这些黑科技开始逐渐变成现实。苹果把人脸识别用在了iPhoneX上,引发果粉疯狂打call,竞争对手争相学(mo)习(fang),而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别出心裁地将人脸识别引入到了智能汽车上。
人脸识别在汽车上可以干什么呢?Apollo小度车载系统给出的答案是:刷脸上车,只要颜值在线,从此和车钥匙说拜拜;刷脸登录小度车载系,座椅立刻调整到适合你的角度;99.77%的人脸识别准确率,为汽车加上生物特征防盗功能。对于有过车钥匙落在了车里,车子又自动落锁问题的车主来说,刷脸解锁功能简直不要太人性化啊。
3、智能语音助手。传统的车载系统大多是触屏交互,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使用起来也非常不方便。如果把语音交互应用在汽车上呢?此前,苹果的Carpaly、谷歌的AndroidAuto等都尝试过,不过,基于DuerOS,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带来的是真语音交互。
Apollo小度车载系统背靠百度千亿级的搜索数据,可以满足150多个场景下的需求,在强噪音下仍具备超高识别率,而且支持多轮交互、打断式交互、情感化表达等。
比如说,你可以在开着敞篷跑车的强噪音情况下,通过语音播放、停止、切换音乐,直接问车子运行情况,还可以告诉小度车载系统你想看什么电影,推荐电影院、选座、买票都是“一句话”的事,而且,付完款直接给你导航到电影院。就好像《霹雳游侠》里那个会和主人说话、主动照顾主人、温和幽默的AI汽车“基特”一样。
4、疲劳监测。现在一些导航软件开始变得“人性化”起来,当一辆车连续驾驶3个小时以上时,就会通过语音提示的形式,提醒司机不要疲劳驾驶。但,这种看起来很贴心的方式其实并不科学,如果司机上车时就是疲劳状态呢?Apollo小度车载系统也给出了更靠谱的解决方案。
(图 百度世界大会上展示Apollo小度车载系统的疲劳驾驶监测功能)
Apollo小度车载系统通过人脸识别,会对驾驶员的精神状态进行分析,一旦监测到了疲劳驾驶行为,就会立刻播放音乐、震动安全带、主动对话等方式发出提醒,如果驾驶员实在是“困意难消”,小度就会自动导航到最近的休息区。联想到今年7月份李彦宏亲自演示的自动驾驶技术,未来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在驾驶员疲劳状态下直接接管车辆,开启自动驾驶模式,或者帮助车子行驶到安全位置停靠,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刚刚结束的百度世界大会上,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公布了和13家车企的合作,而且还与一汽、奇瑞、现代、猎豹等4家品牌的18款旗舰车型深度融合,其中和4家车企合作的8款车型今年内就会量产,老司机们可以把钱准备起来了。
传统汽车车载系统的“七宗罪”
反观汽车厂商,他们的精力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放在车载系统上,几乎所有车型在换代时都会在外观上进行优化,或者改变中控的设计语言,却很少在车载系统的下功夫。这也不难理解,我们在买车的时候首先考虑外观和性能,车企所做的正是事其所好,然后尽可能多的把汽车卖出去。
当然,近几年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造车,也让一些汽车厂商重新审视起车载系统,诸如福特、通用、奔驰、宝马等都在打造自家的智能车载系统,也有一些厂商选择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在广州车展上对比了一些所谓的智能车载系统,却发现了不容饶恕的“七宗罪”。
其一,一些车辆搭载了语音交互系统,却不能语音直接唤醒,需要手动按键开启;
其二,语音交互只支持部分规定的语句,比如播放音乐之类的,然而连切歌都无法实现;
其三,语音识别准确率低,在车内噪音明显的情况下,识别准确率惨不忍睹。这一点,根据J.D. Power 2016美国新车质量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车主反馈的问题中,娱乐系统和语音识别系统相关的故障占据率高达23%;
其四,系统反应速度慢,部分车载系统经常出现卡顿现象。在这个千元手机都性能过剩的年代,一些车厂仍不愿意升级中控电脑,或者不愿投入精力进一步优化;
其五,某些豪华车配备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可在疲劳驾驶监测上仍以驾驶时间长短、方向盘操作频率等为主,少数车企(丰田等)虽采取了红外传感器监测面部表情的方法,但造价昂贵,且识别准确率较低;
其六,几乎所有主流车型都没有配备人脸识别功能,但刚刚体验的Apollo小度车载系统不仅能够识别车主面部特征,还能通过关联百度海量的搜索数据、内容生态,在驾乘过程中进一步提供个性化的车内服务,差距不言而喻。
其七,汽车已经从交通工具向娱乐、生活等更丰富的场景演变,汽车厂商显然感知到了这一趋势的演变,大规模推出MPV车型、售卖娱乐内容等便是一个例证。但中高端车型上的车载系统上依旧过于保守,不愿主动拥抱新兴科技。
总的来说,即便打着“智能”的旗号,很多车企仍旧没有走出前装系统功能单一、性能较低的“怪圈”,缺少对用户痛点的研究,看似推出了很多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又往往沦为摆设,好比说语音控制音乐播放是一个创新,但缓慢的语音识别速度还不如按一下方向盘上的按键来的方便。
车载系统并非手机端互联网服务的“复制粘贴”
一些互联网公司选择追逐汽车这个新风口,直接或间接发力车载娱乐系统,过度强调互联网服务,场景却过于单一,更重要的是没能真正切中用户在汽车场景下的痛点,诸如用智能手表控制汽车、自动拍照等存在很大程度的噱头成分。
除了百度之外,腾讯和阿里也都积极布局智能车载系统。阿里在今年云栖大会前将YunOS更名为AliOS,此前和上汽合作的荣威RX5,让不少初次在汽车上体验语音交互功能的车主称赞。前段时间推出的“无感支付”的功能也确实能够解决停车场、加油等场景下付款不便的痛点。美中不足的是,其语音交互尚未实现全场景覆盖,部分功能还需要手动操作。
今年11月,腾讯发布了AlI in Car系统,也参加了广州车展,不过推出的却是一款概念车,还未有实际产品能够体验。从官方介绍来看,其主打优势是还是将腾讯强大的社交基因延续到车,能否提供下一代全场景的智能交互体验还无从判断,和广汽合作的量产车型也在18年才会推出。近两年,智能车载系统竞争加剧,腾讯车载系统落地的步子慢了不少。
不管是腾讯还是其他互联网企业,来势汹汹地杀入汽车市场,但推出的车载系统更多是为了将其主流产品服务在汽车场景落地,过度强调互联网服务,却忽略了汽车场景和智能手机场景的差别,简单地“复制粘贴”,无法解决用户开车的痛点。
相比之下,Apollo小度车载系统全方位的AI能力和全场景的智能语音交互或许更值得提倡,结合用户痛点,解决实际开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真正发挥了AI技术在汽车场景下的应用价值。
还是那句话,在车展上发现一款在设计上符合审美的车型并不难,可找到真正懂你的车载系统无异于“万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