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与音质不可兼得?谁才是下一代音箱的标准

作者:焦点 来源:热点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4-12-13 17:21:55 评论数:
  导读:智能音箱与传统音质型音箱在功能上虽然相悖,音质但却直接构成竞争关系,不可标准智能音箱背靠生态,才下赚的代音是快钱;而传统音质形音箱则是“细活”。

  如同武侠小说中存在无数的音质武林门派一样,在音箱行业,不可标准同样存在两大技术流派,才下一是代音以亚马逊的Echo、小米的音质小爱音箱等为代表,以人工智能为“内功”的不可标准智能音箱;二则是JBL、索尼、才下哈曼卡顿等音箱品牌以及由传统电视硬件厂商所衍生的代音产品如创维的小派音箱为代表,讲究音质这一“外功”的音质传统音质型音箱。当然还有苹果Homepod这类游离于音质与智能的不可标准“散人”。



  两者因性能与结构的才下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侧重点,智能音箱因人工智能发展而来,讲究的是体验,因此音质是次要的。如果除去内设的人工智能,这类产品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扩音器。而人工智能的加持,让这类产品能够识别人的指令,从而完成播放、暂停音乐,或者控制其他智能电器等操作。是一个集成了音乐、智能家居、在线网络的交互平台以及被选作为智能家居入口的产品之一。

  传统音质型音箱则立足于音质,讲究的是听感,因此功能更加纯粹。以Soundbar为例,作为电视音质的补充、增强或者替代,这类产品的卖点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听觉体验。Soundbar实际上是小型化的家庭影音,是越发轻薄的电视机无法承载太好的音箱,导致电视机音质变差的背景下,作为电视机音质补充、增强或者替代的产品,能够在有限的体积内做到双声道甚至是多声道的效果。

  作为电视音箱的替代方案,外接音箱的形态一直在发生改变,由一开始增强电视机音质的音箱,转变成融合了电视盒子+音箱的形态,其中的代表就是创维的小派音箱。这类产品在不连接电视机的时候,可以作为单纯的音箱使用,通过线缆连接电视之后,则同时具备电视盒子以及音箱的作用。而飞利浦电视的做法更为极致,其日前发布的973电视将音箱和其余的电视组件整合在一起,并集成为底座,兼顾了屏幕的纤薄之余,也保留了音质。除此之外,这类音箱也具备通过无线网络、蓝牙、线缆或者是接口连接手机或者无损播放器播放音乐的功能。

  智能音箱与传统音质型音箱在功能上虽然相悖,但却直接构成竞争关系,智能音箱背靠生态,赚的是快钱;而传统音质形音箱则是“细活”。两者竞争的背后是企图对音箱行业标准的垄断。比如韩国的两大巨头LG和三星,LG 8月20日宣布,将把“X Boom”产品生产线从现有的家庭音响扩大到无线、人工智能扬声器;而三星电子则早在2016年就收购了美国的音响、汽车电子设备公司——哈曼卡顿,在全球范围内推出顶级Soundbar。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视与智能手机、游戏等的连接,电视与音响之间出现协同效应,导致音箱市场开始逐步扩大,率先抢下制定标准的权利的企业,就能够更早一步抢占市场。

  两家公司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音箱偏好,即“智能”与“音质”的取舍。相比起传统音质型音箱高昂的售价,智能音箱千元左右的价格更容易收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智能音箱的低价则来源于成本的低廉。而低廉的成本以及被控制模组占据空间等因素导致智能音箱发声单元不足,甚至大多数音箱只有一个发声单元,音质在智能音箱上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智能音箱的卖点并非“音箱”而是“智能”。

  但是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音箱的音质以及外观才是判断音箱价值最本质的东西,而智能可能只是加分项。当面对售价相近的智能音箱以及传统音质型音箱时,后者显然更值得购入。因为智能音箱只是智能家居生态的可选入口之一,“智能音箱”这个选项并非智能家居的唯一。而想要获取更为优秀的听觉体验,显然是音质更为重要。

  现阶段而言,“智能”与“音质”或许仍不可兼得,向来追求音质的人,已经在更加高级的产品中徘徊,而在大众的市场里,兼顾了智能意味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去建设生态,注重音质则需要在原料以及调校上花费成本。“智能”与“音质”的结合意味着更加高昂的成本,同时距离大众市场更远一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