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表明早在5600年前稻作农业已扩散至海南岛
作者:时尚 来源:探索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12-13 16:10:38 评论数:
研究地区图(A),结果取样位置(B)和泥炭取样器钻孔采样作业以及测年标注样品层位(C)
钻孔沉积物中的主要植硅体类型
钻孔中发现的稻属植硅体野生与驯化类型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稻作起源与传播是农业考古研究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也是早年作农至海难题之一。总体而言,前稻我国华南地区浮选获得的扩散水稻大植物遗存物贫乏,因此很难获得植物大化石证据来探索这个难题。南岛而植物的研究业已微体化石,比如花粉与植物硅酸体(简称植硅体),结果尤其是表明植硅体具有耐腐蚀和易保存的特征,大量保存于野生植物居群与分布区,早年作农至海或者保存于被古人类利用的前稻考古遗存物和堆积物中,因此,扩散水稻的南岛植硅体分析方法成为获取和鉴定稻作遗存的一个直接而有效手段。
稻作农业南传是研究业已稻作传播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与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的人群在内陆和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密切相关。海南岛地域独特,应该是稻作农业南传及不同族群迁徙的关键地区。遗憾的是,以往对海南岛农业活动缺少相关研究,学界对海南岛史前农业活动知之甚少。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毛礼米副研究员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同行合作在海南岛万宁地区的野生稻保护区内使用泥炭取样器进行了浅层钻孔取样,部分样品送往美国Beta实验室进行了C-14精确测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妍副研究员对研究样品进行了植硅体提取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早在5600年前,稻作农业已扩散至海南岛,从而为稻作传播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南岛语族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该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人员合作完成。论文发表于Quaternary International期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刊物)。
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植物遗存物的花粉与植硅体形态鉴定”)等项目资助。
论文信息:Yan Wu*, Limi Mao*, Can Wang, Jianping Zhang, Zhijun Zhao (2016) Phytolith evidence suggests early domesticated rice since 5600 cal a BP on Hainan Island of South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426:120–125 (* Corresponding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