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许家窑侯家窑的“遗址保卫战”正文

许家窑侯家窑的“遗址保卫战”

作者:热点 来源:焦点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4-12-13 18:10:15 评论数:

山西阳高县的窑侯文物保护员对被破坏的石碑心痛不已

在日前中国文化报与人民网强国博客联合举办的“我有问题问文化部长”活动期间,网友“骆驼草”在留言中反映,家窑由于行政区域划分产生的址保矛盾,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遗址的卫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被人为地推倒、窑侯损毁,家窑立碑日期也由1996年被改为2006年,址保与10米之隔的卫战河北省立的“侯家窑遗址”石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记者日前就网友所反映的窑侯情况前往当地进行了调查。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位于河北省阳原县侯家窑村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之间的家窑梨益沟西岸,是址保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文化遗址,1974年首次发现,卫战1976年、窑侯1977年、家窑1979年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址保发掘,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出土有人类化石20余件,石制品万余件以及大量的骨角器和哺乳动物化石。经测量,出土的人类化石年代距今约10万年,后被称为“许家窑人”。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旧石器文化的标尺性地点,其发现弥补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与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之间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国古人类的迁徙、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处被冠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由于地处山西、河北两省交界,使它长期处于姓“许”还是姓“侯”的争执中。因为“身份”之争,山西方面所立的文物保护碑屡屡被砸,而2007年和200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几乎引发河北和山西村民之间的械斗……

“塬上新立了一块石碑,是山西省为国保单位统一定制的,结果立了没几天就被推倒了,上面的字也给改了。由于几立几毁,目前也只能让它先这么就地‘躺’着。”文物保护员郭明说。

记者跟随侯家窑村村民韩大爷找到遗址。梨益沟西,那一小片背靠土塬凹下去的土地,便是遗址了。从宽阔的河床来看,当年的梨益沟应该是水草丰茂之所,然而现在,只剩下一股抬脚便能跨过的细流。
在遗址中央,河北省文物局所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侯家窑遗址”的石碑非常醒目,碑上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字样。

韩大爷说,梨益沟东边,与遗址隔沟相望的那个村落就是侯家窑,隶属于河北省阳原县,而梨益沟往西三四里地才是山西阳高的许家窑,虽然遗址是在沟西,但遗址所在的耕地一直以来就属于侯家窑村,遗址自然也该叫“侯家窑遗址”。至于沿用已久的“许家窑遗址”的名称,韩大爷断定是考古队一开始把名字给起错了。“(上世纪70年代)组织发掘的考古学家是山西人,刚开始住在我们村,我们这边穷,给考古队吃的不好,他们就搬到许家窑去了,听说那边的村干部给他们批了10斤白面……” 韩大爷认为,给遗址取名“许家窑”,很可能是由于考古队出于私心。

对于河北、山西两地因遗址而起的纠纷,韩大爷直言不讳:“去年我们河北在这边搞考古,山西那边公安局还来抓人,结果被我们的人给堵到村里大半夜,吓得再也不敢来了!”韩大爷对于村民们的“壮举”颇感骄傲,认为是一种维护大局的做法。但他同时也承认,村民们如此关心遗址的归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古队当时就吃住在村里,给村里交钱,有时也雇佣当地的村民:“一天几十块钱呢,可不少!”

韩大爷指点我们登上遗址所在的土塬,“欣赏”山西方面被砸倒的石碑。记者看到,山西立的石碑如今倒在泥土之中,断成三截,碑上刻着“许家窑遗址”几个大字。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