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次吞咽都和1.64亿年前有关”—​山东科技大学周长付研究化石引世界关注

作者:百科 来源:休闲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4-12-13 18:11:56 评论数:
“我们每次吞咽都和1.64亿年前有关”——​山东科技大学周长付研究化石引世界关注
“我们每次吞咽都和1.64亿年前有关”——​山东科技大学周长付研究化石引世界关注
“我们每次吞咽都和1.64亿年前有关”——​山东科技大学周长付研究化石引世界关注
(神秘的次吞地球uux.cn报道)据山东科技大学(任波):7月19日,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教授周长付带领的咽都有关国际合作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科研成果,再次引发国内外对哺乳动物化石研究话题的和亿广泛关注。
周长付的年前国际合作团队,在距今约1.64亿年前的山东石引世界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科技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齿兽”,周长付举例说到,大学“哺乳型动物就是周长比哺乳动物更早期的动物,比如类人猿和人比较像,付研但是究化它不属于哺乳动物,而是关注哺乳型动物”。经研究分析,次吞这个动物的咽都有关精美化石舌骨保存了与现代哺乳动物同样的舌骨构造。这个新发现表明,和亿现代哺乳动物的年前舌骨构造起源并传承于更为原始的哺乳型动物,打破了人们对于舌骨起源于哺乳动物而不是哺乳型动物的常规科学认识。
因为现代哺乳动物的舌骨对食物传输和吞咽有关键作用,周长付这样介绍说:“这个发现证明我们人类的每次吞咽都和1.64亿年前有关。”正是由于这个发现,论文《新的侏罗纪哺乳型动物揭示了哺乳动物舌骨的早期演化》由国际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波恩大学托马斯·马丁教授和耶鲁大学安詹·布拉尔博士等共同合作完成,引起广泛关注,发表在《科学》杂志。
除了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周长付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过两篇论文。《科学》和《自然》杂志属于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界享受盛誉,主要关注点是出版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科研综述。
2019年,周长付还入选了山东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成为泰山青年学者。他十年如一日扑在恐龙和龟类化石上。他是如何进行科研工作的,他是如何在化石中寻找远古生命演化的轨迹?近期,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十年一日潜心研究 成果引发世界关注
“十几年来,他一直关注远古恐龙和龟类”。在野外敲击石头,必然有风吹日晒,在很多人眼中看来,偶尔去几次还比较好玩,但十余年坚持下来恐怕是个难题。但在周长付看来,自己并没有觉得苦,“因为对研究的热爱,所以才会更有耐心去坚持做这件事。”
2013年,以周长付为首的国际合作团队,在距今约1.64亿年前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齿兽”。
据介绍,中生代(也被称作爬行动物时代)距今有2.52亿年至6600万年,在这个远古的年代,哺乳型动物是现代哺乳动物的近亲类群,所以中生代哺乳型动物化石研究是古生物学和生命演化研究的热点。由于舌骨比较脆、比较小、难以保存,所以之前的化石研究中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个领域。
在发现了“微小柱齿兽”化石后,周长付团队中学术界权威古哺乳动物学家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等都感到非常奇怪,这块化石到底是什么?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证明了这就是哺乳型动物的舌骨,而且构造和现代哺乳动物相同,证明“我们现在每次吞咽都和1.64亿年前有关”,哺乳动物舌骨出现于哺乳型动物获得咀嚼能力的最早期阶段。
这是一个开创性的研究。由于以往科学家很少关注到舌骨的研究领域,周长付的团队研究填补了哺乳动物系统研究舌骨演化课题上的空白。
探寻远古生命进化的痕迹
研究恐龙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周长付这样告诉记者,研究古生物学最终还是为了了解生物与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现实意义就是对现有生物与生态演变的预测。大家都知道恐龙曾经称霸地球很多年,但为什么会短时期内灭亡,它们之间是怎样演化的、有怎样的生态特征,搞清这些对我们弄明白生命的演化规律有重要的意义。人类也是生物的一种,研究对于人类自身、对于地球生态演变预测都有科学价值。
正是由于这样的想法,周长付一心扑在了化石研究上,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和耐心。资源勘查工程2015级的于佳琪回忆:“毕业实习的时候,我做的是近鸟龙的标本。之前没有接触过古脊椎动物,也是第一次做研究,有很多不懂的,老师总是很耐心地找标本给我们讲解。论文写出来之后,老师为我们修改的也很认真,甚至标点符号都会帮我们检查修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在得知周长付在《科学》发表文章时,于佳琪“觉得很自豪,很为老师高兴”,而即将开始研究生生涯的她表示,以后会继续牢记周老师的教导,严谨做学问。
一项项研究见证了周长付十余年的耕耘。在周长付看来,参与科研不是目的,取得新的科研发现,才会更有意义。
周长付在发表于中国核心期刊的一篇论文中这样写到,“热河生物群是白垩纪早期一个重要的世界级化石宝库”,但是“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发现稀少”,这篇论文的意义就是“在辽西北票小北沟下白垩统义县组发掘出一具近乎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该骨架代表了一个新的巨龙型类恐龙。”
这样的研究论文,周长付和团队一起发了几十篇,也是在此期间,他们一点点地弄清了恐龙、龟类的生态特征。
勤奋朴素继续前行
在《科学》发文、获得泰山学者称号后,除了更加勤奋,周长付并没有什么变化。
周长付表示,希望和学院老师一起,继续潜心做好科研、教学工作。尽管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十几年,但是他觉得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科研之路漫漫无止境,而搞清古生物的生命演变规律,是他愿意长久坚持做下去的一件事。